/ 城市旅行 / 手繪日記

/

德國柏林,快閃三日|一網打盡!必訪建築和景點

Written by Esther Jan

部落格的正式系列文章就由今年夏天點燃了我的分享欲的歐洲之旅開始吧!

今年夏天,給自己找了一個(天大的)藉口,獨自跑去歐洲玩了一週。七天的旅行,我選了德國和荷蘭,前面三天先到柏林找小時候的好朋友郭郭,後面四天再到阿姆斯特丹和從台灣來的樓會合。

重頭戲是行程的最後我們要在阿姆斯特丹看泰勒絲演唱會!不過這個留到荷蘭的文章再講,這篇的焦點是我第一次造訪的柏林。大學在法國交換學生時,聽朋友說過柏林的夜生活超前衛,故事精彩,但是不愛去夜店的我一直找不到理由造訪這座城市。

十年後終於要拜訪柏林了,夜生活?Still a no, no. 這次背起我的小行囊,跟許久未見的好朋友團聚,然後想好好看看日生活(?)的柏林!

行程安排

Day 1: 抵達柏林

Day 2: 柏林觀光 — 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 Gate) —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 查理檢查哨 (Checkpoint Charlie) — 猶太博物館 (Jewish Museum)

Day 3: 柏林觀光 — 東邊畫廊 (East Side Gallery) — 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 新博物館 (Neues Museum)

Berlin Day 1
Berlin Day 1
Berlin Day 2
Berlin Day 2
Berlin Day 3
Berlin Day 3

抵達柏林

既然只計畫了三天的快閃,我決定柏林的行程到現場再說。

我買的是舊金山飛阿姆斯特丹的來回機票,早上十點降落荷蘭史基浦機場,直接轉機去德國。從舊金山飛阿姆斯特丹,再加上轉機,抵達柏林市中心時我已經在外流浪超過十五小時。柏林下著雨,風大,氣溫低得像是冬天。我的小行囊裡只放了一疊原本準備要在歐洲耍辣的衣服(傻眼!),心裡不免焦慮接下來六天要怎麼過?

地陪阿郭正在趕著從遠方的夏日音樂節回來,我在她家附近的社區裡徘徊,找了一間社區裡最熱鬧的披薩小店,坐在窗口休息。天色漸暗,窗外微風徐徐,我在披薩小店打盹了起來。

雖然放眼望去的路標和招牌沒有一個字看得懂,但對柏林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的。開始期待接下來的兩天觀光了。

柏林市區觀光

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 Gate

郭郭說每個觀光客來柏林都ㄧ定要看到布蘭登堡門,於是觀光的第一站就從這個經典景點開始。

布蘭登堡門是德國的凱旋門,於十八世紀就建造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紀念碑(來自維基百科的說明),歐洲足球錦標賽正好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我們拜訪的那天,布蘭登堡前面架設了巨型的投影幕,可以想像晚上這裡的球賽氣氛一定很熱鬧(早知道我昨晚就在這邊看球賽看到爆再回家了)。

布蘭登堡門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從布蘭登堡門走路十分鐘就可以抵達第二個經典景點,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儘管沒有做行前功課,拜訪柏林前我最想做的兩件事就是去看猶太人紀念碑和參觀猶太博物館,因為以前在建築學校老師常常以他們做為建築案例。猶太紀念碑 (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是由建築師 Peter Eisenman 設計的作品,利用密密麻麻高低不同的方塊組合而成,讓參觀者在穿梭時能感受到平靜走向高壓的氣氛變化,是一個經典的空間設計案例。

不過沒做功課的我一直以為紀念碑和博物館是同一個景點,一直到和郭一起體驗完矩陣排列的方塊們,我才意識到紀念館並不在這——>而是在城市的另一端!(WHAT?!)

看著谷歌地圖傻眼了三秒鐘,二話不說兩人開始在柏林大縱走,從猶太人紀念碑一路往東南前進,途中經過了柏林最有名的博物館島。

昨晚抵達時阿郭問我覺得柏林怎麼樣,我說目前感受好像有點醜(沒禮貌!) 。但走過博物館島時,我直接大改口(自打嘴巴),看著Spree River和河面的楊柳,就算天氣不好,眼前的畫面還是很美!很有文化氣息的那種美!

查理檢查哨 Checkpoint Charlie

既然已經在市區大縱走了,我們順道蒐集另一個景點,Checkpoint Charlie,柏林圍牆時期的美軍哨站。

Checkpoint Charlie就在馬路正中間,前方還立了一張大大的彩色照片,我滿頭問號,一直問郭這位就是Charlie嗎?殊不知回家查了才知道Checkpoint Charlie其實並沒有Charlie(威~),純粹因為美軍用ABC來標記每個哨站,而Charlie是編號第三個哨站。

猶太博物館 Jewish Museum

就這樣沿路搜集柏林著名景點,還順道吃了一餐土耳其菜我們莫名其妙把三十分鐘的路程走了三個小時。最後在猶太博物館閉館前30分鐘順利抵達,並以飛速看完整座博物館(跑得好喘ㄚ)。

從猶太人紀念碑到猶太博物館,我終於見到了老師們口中所說的「利用建築營造氣氛」的設計。在猶太紀念碑的矩陣方塊中我感受到不安,擔心朋友跟丟朋友,她在哪裡轉彎了?我們一直直會走去哪一個方位?乍看規矩的矩陣排列,裡面卻隱藏著地面的高低起伏,人在其中會突然被兩倍高的方塊包圍,不再能分清楚方位。

而在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 設計的猶太博物館我也有類似的感受。博物館的展廳入口是地下一樓,迎面而來是一條長長的走廊。地面是斜的,正當我們還毫無頭緒想找到展覽的起點時,我的確像老師當年說的,面對不平整的地面感到焦慮。

東邊畫廊 East Side Gallery

第三天,也是我在這座城市的最後一個整天,我在凌晨四點被時差叫醒,躺在沙發上開始安排一天的行程,直到窗外天色漸漸明亮。

兄弟之吻

東邊畫廊位於柏林的東南側的磨坊街(Mühlenstrasse),看到Gallery這個字可能以為是個室內的藝廊,但其實它是一群畫在柏林圍牆上的壁畫所組成。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兄弟之吻」(德語:Bruderkuss),這幅畫的下方的一行字用德語寫著 My God, Help Me to Survive This Deadly Love,也是畫作的原名,由俄羅斯畫家Dmitri Vrubel繪製。

畫作中的兩位人物左邊是蘇聯領導人Leonid Brezhnev,右邊是東德元首Erich Honecker,這幅畫是臨摹一張蘇聯領導人拜訪東德時與東德元首會面時所拍的真實照片,象徵著共產主義國家領袖之間的友好情誼。至於真的是表達友好還是權力控制?見仁見智。

原本我幫自己規劃了一整天的觀光行程,要從柏林圍牆遺跡East Side Gallery 逛到博物館島,再到北邊的柏林圍牆紀念公園,但事與願違,在我一抵達East Side Gallery之後,柏林又下起了大雨…

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氣溫驟降,冬天又瞬間來了。既然天氣這麼差,狠下心放棄後面的行程,我跳上了公車,決定在博物館島耗一天。

博物館島真的名副其實是一座島,位於市中心Spree Island的北邊,由五座重量級的博物館組成:柏林舊博物館、新博物館、舊國家美術館、博德博物館、佩加蒙博物館。這幾座博物館都是由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完成。

其中我最想參觀的佩加蒙博物館,館藏裡包含大量考古文物,有古希臘和羅馬的雕塑,甚至巴比倫的大街和亞述文化裡的伊斯塔城牆。可惜佩加蒙博物館於去年(2023)年底開始閉館整修,預計要花14-20年才能完成……(擦肩而過的感覺好扼脘啊)

新博物館 Neues Museum

最後我挑了擁有娜芙蒂蒂半身像 (Bust of Nefertiti)鎮館的新博物館 (Neues Museum)。

單純從外面看,新博物館擁有像奇美博物館一樣的古典建築風格,但是一進去別有洞天,原來室內在2009年由建築師 David Chipperfield 改造過,展現現代與古典的細膩結合。三層樓的館藏花了三個小時,我看得津津有味,之後再寫一篇文章介紹它!

三日的柏林印象

在與好朋友的團聚及美食美酒中結束短暫的柏林之旅,腦袋和心靈都獲得滿足。

在這裏的三天對我來說像是二次大戰的歷史教室,因為二次大戰和東西德的分裂,整座城市有許多角落藏有令人悲傷的歷史。儘管只是個過客,在我穿越城市時,看到人們在這些歷史的傷口上建立起嶄新的城市風貌,是一座充滿希望和正向力量的城市。

等二十年後,博物館島上的佩嘉蒙博物館整修完畢時 (2043年!),我還會再來的(握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